数组
数组(Array),是多个相同类型数据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集合,并使用一个名字命名,并通过编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管理。
- 数组本身是引用数据类型,数组元素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,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
- 创建数组对象会在内存中开辟一整块连续的空间,而数组名中引用的是这块连续空间的首地址
- 数组的长度一旦确定,就不能修改
- 我们可以直接通过下标(或索引)的方式调用指定位置的元素,速度很快
一维数组
声明方式
1 | type var[] 或type[] var |
初始化方式
- 动态初始化:数组声明且为数组元素分配空间与赋值的操作分开进行
1 | int[] arr = new int[3]; //int[] arr;arr = new int[3]; |
- 静态初始化:在定义数组的同时就为数组元素分配空间并赋值
1 | String names[] = {"李四光","茅以升","华罗庚"} //方式一 |
元素的引用
- 定义并用运算符new为之分配空间后,才可以引用数组中的每个元素
- 数组元素的引用方式:数组名[数组元素下标]
- 数组的角标(或索引)从0开始的,到数组的长度-1结束
- 每个数组都有一个属性length指明它的长度,例如:a.length 指明数组a的长度(元素个数)
默认初始化值
数组元素类型 | 元素默认初始化值 |
---|---|
byte | 0 |
short | 0 |
int | 0 |
long | 0L |
float | 0.0F |
double | 0.0 |
char | 0或’\u0000’ |
boolean | false |
引用数据类型 | null |
内存解析
练习一
从键盘读入学生成绩,找出最高分,并输出学生成绩等级。成绩>=最高分-10等级为’A’ ,成绩>=最高分-20等级为’B’,成绩>=最高分-30 等级为’C’,其余等级为’D’。提示:先读入学生人数,根据人数创建int数组,存放学生成绩。
1 | import java.util.Scanner; |
二维数组
数组属于引用数据类型,数组的元素也可以是引用数据类型。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维数组array1又作为另一个一维数组array2的元素而存在,从数组底层的运行机制来看,其实没有多维数组。
声明和初始化
1 | int[] arr = new int[]{1,2,3};//一维数组 |
- 动态初始化
二维数组[][]:数组中的数组 |
---|
格式1(动态初始化):int[][] arr = new int[3][2]; |
定义了名称为arr的二维数组 二维数组中有3个一维数组 每个一维数组中有2个元素 一维数组的名称分别为arr[0],arr[1],arr[2] 给角标为[0][1]的数组元素赋值为78:arr[0][1] = 78; |
格式2(动态初始化):int[][] arr = new int[3][]; |
二维数组中有3个一维数组 每个一维数组都是默认初始化值null 可以对这三个一维数组分别进行初始化 arr[0] = new int [3]; arr[1] = new int[1]; arr[2] = new int[2]; 注:int[][] arr = new int[][3];//非法 |
- 静态初始化
格式3(静态初始化) |
---|
定义一个名称为arr的二维数组,二维数组中有三个一维数组 每一个一维数组中具体元素也已初始化 第一个一维数组arr[0] = {3,8,2}; 第二个一维数组arr[1] = {2,7}; 第三个一维数组arr[2] = {9,0,1,6}; 第三个一维数组的长度表示方式:arr[2].length; |
注意特殊写法情况:int[] x,y[];x是一维数组,y是二维数组 java中多维数组不必都是规则矩阵形式 |
数组的遍历
1 | for(int i = 0;i < arr4.length;i++){ |
默认初始化值
- 针对初始化方式一,如int[][] arr = new int[4][3];则arr数组外层元素的初始化值为地址值,内层元素的初始化值与一维数组初始化情况相同。
1 | int arr[] = new int[3]; |
- 针对初始化方式二,如int[][] arr = new int[4][];则arr数组外层元素的初始化值为null;内层元素的初始化值不能调用,否则报错。
1 | double[][] arr4 = new double[4][]; |
内存解析
练习二
使用二维数组打印一个 10 行杨辉三角形;要求:1.第一行有 1 个元素, 第 n 行有 n 个元素;2.每一行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都是 1;3.从第三行开始, 对于非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的元素。即:yangHui[i][j] = yangHui[i-1][j-1] + yangHui[i-1][j];运行结果如下:
1 | public class ArrayDemo2{ |
数组的常见算法
- 数组元素的赋值(杨辉三角、回形数等)
- 求数值型数组中元素的最大值、最小值、平均数、总和等
- 数组的复制、反转、查找(线性查找、二分法查找)
- 数组元素的排序算法
练习三
定义一个int型的一维数组,包含10个元素,分别赋一些随机的整数,然后求出所有元素的最大值,最小值,和值,平均值,并输出出来。要求:所有随机数都是两位数。
1 | public class ArrayDemo3 { |
练习四
数组的复制、反转、查找(线性查找、二分法查找)
1 | public class ArrayDemo4 { |
数组元素的排序算法
假设含有n个记录的序列为{R1,R2,…,Rn},其相应的关键字序列为{K1,K2,…,Kn}。将这些记录重新排序{Ri1,Ri2,…,Rin},使得相应的关键字值满足条Ki1<=Ki2<=…<=Kin,这样的一种操作称为排序。通常来说,排序的目的是快速查找。衡量排序算法的优劣有以下三点:
- 时间复杂度:分析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记录的移动次数
- 空间复杂度:分析排序算法中需要多少辅助内存
- 稳定性:若两个记录A和B的关键字值相等,排序后的先后次序保持不变,则这种排序是稳定的
排序算法分类
- 内部排序:整个排序过程不需要借助于外部存储器(如磁盘等),所有排序操作都在内存中完成。
- 外部排序:参与排序的数据非常多,计算机无法把整个排序过程放在内存中完成,必须借助于外部存储器(如磁盘)。外部排序最常见的是多路归并排序,可认为外部排序是由多次内部排序组成。
十大内部排序算法:选择排序(直接选择排序、堆排序)、交换排序(冒泡排序、快速排序)、插入排序(直接插入排序、折半插入排序、Shell希尔排序)、归并排序、桶式排序、基数排序。
算法的五大特征:
特征 | 描述 |
---|---|
输入(Input) | 有0个或多个输入数据,这些输入必须有清楚的描述和定义 |
输出(Output) | 至少有 1 个或多个输出结果,不可以没有输出结果 |
有穷性(有限性,Finiteness) | 算法在有限的步骤之后会自动结束而不会无限循环, 并且每一个步骤可以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|
确定性(明确性,Definiteness) | 算法中的每一步都有确定的含义,不会出现二义性 |
可行性(有效性,Effectiveness) | 算法的每一步都是清楚且可行的,能让用户用纸笔计算而求出答案 |
满足确定性的算法称为确定性算法。现在人们关注更广泛的概念,例如考虑各种非确定性的算法,如并行算法、概率算法等。另外也关注不要求终止的计算描述,这种描述有时被称为过程(procedure)。
冒泡排序
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交换排序算法,以升序排序为例,其核心思想是:
-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,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。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,则进行交换。
- 对每对相邻元素执行同样的比较操作,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最后一对,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。
- 除了每次排序得到的最后一个元素,对剩余元素重复以上步骤,直到没有任何元素需要比较为止。
1 | // 使用冒泡排序,实现如下的数组从小到大排序。 |
快速排序
-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,称为“基准”(pivot)。重新排序数列,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,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(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)。在这个分区结束之后,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。这个称为分区(partition)操作。
- 递归地(recursive)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。
- 递归的最底部情形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,也就是已经被排序好了。虽然一直递归下去,但是这个算法总会结束,因为在每次的迭代(iteration)中,它至少会把一个元素摆到它最后的位置去。
各种排序算法性能对比如下:
排序类型 | 平均情况 | 最好情况 | 最坏情况 | 辅助空间 | 稳定性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冒泡排序 | O(n²) | O(n) | O(n²) | O(1) | 稳定 |
选择排序 | O(n²) | O(n²) | O(n²) | O(1) | 不稳定 |
直接插入排序 | O(n²) | O(n) | O(n²) | O(1) | 稳定 |
折半插入排序 | O(n²) | O(n) | O(n²) | O(1) | 稳定 |
希尔排序 | O(n^1.3) | O(n) | O(n²) | O(1) | 不稳定 |
归并排序 | O(nlog₂n) | O(nlog₂n) | O(nlog₂n) | O(n) | 稳定 |
快速排序 | O(nlog₂n) | O(nlog₂n) | O(n²) | O(nlog₂n) | 不稳定 |
堆排序 | O(nlog₂n) | O(nlog₂n) | O(nlog₂n) | O(1) | 不稳定 |
计数排序 | O(n+k) | O(n+k) | O(n+k) | O(n+k) | 稳定 |
桶排序 | O(n+k) | O(n) | O(n²) | O(n+k) | 稳定 |
基数排序 | O(n*k) | O(n*k) | O(n*k) | O(n+k) | 稳定 |
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性能比较:
(1)从平均时间而言:快速排序最佳,但在最坏情况下时间性能不如堆排序和归并排序。
(2)从算法简单性看:由于选择排序、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算法比较简单,将其认为是简单算法。对于Shell排序、堆排序、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算法,其算法比较复杂,认为是复杂排序。
(3)从稳定性看:冒泡排序、直接插入排序和归并排序稳定。选择排序、快速排序、 希尔排序不稳定。
(4)从待排序的记录数n的大小看:n较小时,宜采用简单排序;而n较大时宜采用改进排序。
排序算法的选择:
(1)若n较小(如n≤50),可采用直接插入或直接选择排序。当记录规模较小时,直接插入排序较好;否则因为直接选择移动的记录数少于直接插入,应选直接选择排序为宜。
(2)若文件初始状态基本有序(指正序),则应选用直接插入、冒泡或随机的快速排序为宜。
(3)若n较大,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(nlgn)的排序方法:快速排序、堆排序或归并排序。
Arrays工具类的使用
java.util.Arrays类即为操作数组的工具类,包含了用来操作数组(比如排序和搜索)的各种方法。
方法 | 作用 |
---|---|
boolean equals(int[] a,int[] b) | 判断两个数组是否相等 |
String toString(int[] a) | 输出数组信息 |
void fill(int[] a,int val) | 将指定值填充到数组之中 |
void sort(int[] a) | 对数组进行排序 |
int binarySearch(int[] a,int key) | 对排序后的数组进行二分法检索指定的值 |
1 | //1. boolean equals(int[] a,int[] b) 判断两个数组是否相等。 |
数组使用中的常见异常
编译时不报错,运行时报错,一旦程序出现异常就终止执行。
数组脚标越界异常(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) |
---|
int[] arr1 = new int[2]; System.out.println(arr1[2]);//右边越界 System.out.println(arr1[-1]);//左边越界 访问到了数组中的不存在的脚标时发生。 |
空指针异常(NullPointerException) |
int[] arr2 = new int[]{1,2,3}; arr2 = null; System.out.println(arr2[0]);//空指针异常 arr引用没有指向实体,却在操作实体中的元素时。 |
String[] arr3 = new String[]{“AA”,“BB”,“CC”}; arr3[0] = null; System.out.println(arr3[0].toString());//空指针异常,输出arr3[0]的内容 |
int[][] arr4 = new int[3][]; System.out.println(arr4);//地址值 System.out.println(arr4[0]);//null System.out.println(arr4[0][0]);//空指针异常 |